今天起航网小编整理了常州工业学院是什么学校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帮助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工程力学专业大学排名
工程力学专业大学排名如下:
1、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校始建于1920年,创办名称是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后历经中俄工业大学校、东省特区工业大学校时期,1928年,学校正式定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
截至2021年10月,学校有哈尔滨、威海、深圳三个校区;本部校园面积5212.35亩,建筑面积248万平方米;下设24个学院,开设
本科专业
97个;专任教师2987人,在校学生35714人。
2、西安交通大学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兴庆、
雁塔
、曲江、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
四个校区占地约4480亩,下设27个学院(部、中心)、9个本科书院,开设90个本科专业;拥有
博士后流动站
30个,
一衫扮级学科
博士点3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7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8个;有教职工6538人,在校生48082人。
3、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开中国近代
高等教育
之先河;1912年1月,北洋大学堂定名为北洋大学校,1913年定名
国立北洋大学
;1951年,北洋大学与
河北工学院
合并后更名为天津大学。
截至2021年12月,卫津路校区占地总面积136.2万平方米,北洋园校区占地总面积243.6万平方米,滨海工业研究院校区占地总面积30.9万平方米。
4、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校前身是1952年10月创建的
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办的第一批航空高等院校之一;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
全国重点大学
。
截至2022年2月,学校有明
故宫
、将军路和
天目湖
三个校区,占地面积3046亩,建筑面积189.3万平方米,图书馆收藏295万余件印刷型洞悄文献、1260万余册各类电子型及数字型文献信息资源;设有18个学院,本科专业62个。
5、大连理工大学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49年4月的
大连大学工学院
;1950年7月大连大学建制撤销,大连大学工学院独立为
大连工学院
;1988年3月更名为大连理工大学。
截至2021年4月,学校设有大连凌水、开发纳塌渣区、盘锦等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357.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8.25万平方米;设有6个学部,21个独立建制的学院、教学部,3个专门学院和1所
独立学院
,共开设91个本科专业;拥有2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6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有教职工4444人,博士生4659人,硕士生14774人,本科生25396人。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哈尔滨工业大学
百度百科-西安交通大学
百度百科-天津大学
百度百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起航网
百度百科-大连理工大学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常州工业学院是什么学校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原名为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也是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学校位于长江之南、太湖之滨的江苏常州市,毗邻人文荟萃、历史悠久的春秋淹城,位于集教学、科研、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园区内。学校始建于1958年,已有60余年的办学历史。2002年6月,学校升格为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学校更名为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并于2019年5月通过教育部备案。
学校秉承“诚信、笃实、勤俭、创新”的校训、“爱生、敬业、厚技”的教风和“立志、勤学、践行”的学风,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明确“立足常州、面向苏锡常都市圈、辐射长三角”和“根植江苏制造、服务江苏工业”的办学定位,秉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赋能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增值成长,引领长三角区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助力区域中小微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办学使命,建设“专业特色鲜明、对接区域产业、支持江苏制造、服务技能社会”的省内高水平、国内一流高职院校。
学校在2019年、2020年、2021年江苏省地方普通高等学校综合考核中连续三年获第一等次。学校是全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教育部第一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建设单位、教育部批准工业机器人领域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建设单位、全国轻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全国轻工模具行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学校、江苏省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试点院校。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高职高专“育人成效50强”和“国际影响力50强”、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全国共100所高校,其中仅有15所高职院校)、第二批、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各1个、江苏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首批,全省高等职业院校唯一)、全国100所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全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100强”(首批31所)、全国轻工行业先进单位、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地方普通高校领导班子考核优秀等次单位、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技能人才摇篮奖单位、江苏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江苏省来华留学生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全省教育信息报送工作表扬单位、江苏省教育新闻舆论工作表扬单位、江苏省智慧校园、江苏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制度落实情况考核先进单位、江苏省外国文教专家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学生资助绩效评价荣获“优秀”等级等荣誉称号。在2022年广州日报GDI高职高专排行榜中,排名全国第85位、江苏省第16位。“十三五”技能大赛成绩单,我校排名全国第46位,江苏省第4位。根据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2020年“院校满意度”评价,我校位居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第15位,江苏省第4位。
学校设有材料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学院)、现代装备制造学院、智能控制学院、经贸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旅游与烹饪学院、艺术创意学院、轨道交通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海外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基础教学部(体育工作部合署)等4个教学单位。办学专业53个,覆盖装备制造、电子与信息、财经商贸、旅游、文化艺术等专业大类。学校现有全日制在籍学生一万三千余人,教职工近700人,副高以上职称比例达38.71%,硕、博士学位比例达80.56%,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90.09%。
学校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了以全国劳模邓建军为杰出代表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十万余名。学校构建“德育铸魂、智育塑才、体育强身、美育润心、劳育励志”五育并举的培养格局,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培育和最大增值,在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全过程中“落实落细落小”成效明显,受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全国及省市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近年来,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共获一等奖18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7项,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共获一等奖43项、二等奖66项、三等奖88项。在2018年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获金奖,全国仅有两所高职院校获得金奖,实现了高职院校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金奖零的突破,2020年、2021年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江苏“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共获一等奖7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9项。在“挑战杯”“黑科技”专项赛国赛获“行星级”作品奖1项,“挑战杯”省赛中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8项。据江苏省教育厅公布的就业率数据,学校近十年毕业生年终就业率稳居98%以上,为促进苏锡常都市圈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获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立项17项,立项数居全国高职专科院校第一。学校高度重视高水平双师队伍建设,加强高层次人才引培工作,特别是聚焦高职教育特色,大力弘扬“工匠文化”,强化教师“双师型”内涵建设。在以邓建军为代表的12位江苏省产业教授和17位常州市产业教授的引领下,形成了以“江苏工匠”韩迎辉、周晶为代表的一批“工匠教师群体”,以及以“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李昆益老师为代表的一批“爱生善教教师群体”。拥有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劳动模范2人、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校长1人、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1人、全国技术能手2人、新一届全国行指委委员2人、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5个、省级优秀科技创新团队2个、江苏省技能状元1人、江苏省技术能手5人、江苏省教学名师1名、“省333工程”项目培养对象5人、江苏教育科研先进个人1人、省轻工行业提名工匠1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3人、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23人、高级技师35人、技师89人。5位教授入选常州市政府智库,为服务地方产业结构与升级建言献策。
学校积极服务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国家战略,依据行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实际,发展新兴产业相关专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有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2个、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7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数控技术专业群)、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5个、省级重点专业群3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获批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精品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国家资源库子项目6个、省级在线开放课程16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教育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25本、教育部“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1本、省级重点教材27本、“十四五”职业教育江苏省规划教材8本。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参与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28个。学校综合实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学校紧密结合行业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建有首批国家级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国家级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基地、江苏省家电检测与维修实训基地、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实训基地、现代制造装备控制与维护实训基地、江苏省高校电工电子实验示范中心、化学基础课教学实验中心、江苏省数字化设计与研发中心、江苏省LED应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100多个实验实训中心。智能制造生产线实训平台和“互联网+”商务场景实训平台2个江苏省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生产线实训基地。协作机器人开发应用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国家协同创新中心。2019年立项省级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智慧制造产教融合集成平台。
学校坚持“合作互赢、服务区域”的理念,积极拓展社会服务平台,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先后与星宇车灯、常发集团、今创集团、江苏恒立液压等行业头部企业紧密合作,牵头成立全国智能化钣金制造职教集团,校企共建了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6个、市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7个。“十三五”期间,作为第一承担单位共承担纵向项目271项,横向科研项目41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项目135项,市级科研项目70项。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江苏省社科精品成果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教育研究成果奖三等奖1项。2020年,《基于测量反馈控制的量子自旋系统最优演化过程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成功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实现了我校在该类项目上“零”的突破

哪些二本大学电气工程和自动化专业较强?
起航网(https://www.qihdq.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哪些二本大学电气工程和自动化专业较强?的相关内容。
1、沈阳工业大学
学校始建于1949年,1985年由沈阳机电学院更名为沈阳工业大学,原为国家机械工业部所属院校,1998年起由中央与地方共建,以辽宁省管理为主。
学校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建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专业学位类别。学校现有师资队伍1313人,其中院士2人,教授186人、博士生导师165人。现有普通本科生18415人,硕士研究生3070人,博士研究生342人。
2、哈尔滨理工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是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入选“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黑龙江省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是由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电工学院和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于1995年合并组建而成,三校均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学校于1998年划转黑龙江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
3、三峡大学
三峡大学(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是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和原湖北三峡学院于2000年5月25日合并组建的,是国家水利部和湖北省共建大学,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4、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电力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是中央与上海市共建、以上海市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上海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建设单位、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为国际电力高校联盟永久理事长单位、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会员单位、中国电力高校联盟成员单位、一带一路电力高校联盟和一带一路电力产学研联盟发起成员单位。
入选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上海高校知识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上海高等学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上海市级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5、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是天津市重点建设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教育部与天津市共建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天津市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高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天津工业大学
以上,就是起航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常州工业学院是什么学校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起航网:
www.qihdq.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